《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21-2022)》蓝皮书指出,2021年以来,北京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克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压力,在紧要处落好“五子”,实现经济恢复增长。2021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1%,展现了北京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一、“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持续恢复增长。
一是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对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支撑更加有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培育,国家实验室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深入推进。二是“两区”建设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扎实推进,“三片区七组团”等功能区加快建设。三是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新基建新场景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扩大内需更加注重提质升级。消费供给不断丰富优化,消费升级步伐持续加快。五是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推进。扎实开展新一轮疏整促,修订新增产业禁限目录。
二、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支撑,加快优化王府井商业步行街业态结构,提升消费供给质量。
一是要加强步行街的业态创新。进一步降低购物类业态比重,提升文化休闲类业态比例,使得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业比例保持在4:3:3合理结构,推动百货店向购物中心方向发展,促进业态融合发展。二是要加强步行街的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市内免税店政策在王府井先行先试,探索市内免税店的建设路径。三是要加强步行街的经营方式创新。步行街店铺要积极发展创新型在线零售,实现经营方式多元化。
三、北京迈向碳中和需要协同发力。
在全国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北京有显著优势,要加快形成北京市各区之间、京津冀以及更大区域范围的协同联动发展格局。一是市域内,加强中心城区、平原新城与生态涵养区之间的联动,促进科技孵化应用,形成南北能源产业差异化协同发展新格局。二是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发挥北京创新中心作用,加快生态环境、交通、产业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三是跨区域布置能源体系,助力津冀以及山西、内蒙等地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四、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北京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求支撑没有改变,房地产市场处于存量为主,增量补短板、调结构的阶段。下一步,要以“稳投资、促盘活、保居住、防风险”为重要抓手,坚持“房住不炒”,坚持商品住房与租赁住房并行、存量盘活与增量建设并进、整体更新与项目优化并举、融资支持与风险防范并重,促进房地产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五、新兴区域经济发展增长动能持续提升。
就北京区域发展格局来看,各区都积极培育新兴经济增长点,夯实升级动能,这必将促进北京区域格局更加平衡。一是石景山区努力打造全国科幻产业发展新高地。依托中关村石景山园、首钢园等空间载体,集聚了一批内容生产、分发渠道、终端器件、内容应用、动作捕捉、特效制作等环节优质企业,加强科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科幻文娱体验和消费场景建设。二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经开区已全面步入产品和服务国际化、组织国际化、要素国际化“三化并存”的发展新阶段。要充分利用和配置全球要素资源,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际一流的高精尖产业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