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w66-w66利来
管理研究所
利来w66-w66利来 > 研究所 > 管理研究所 > 科研动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利来w66

2013年9月18日下午,政府绩效管理学术系列沙龙第三期在北京社科院十层会议室举行,由管理所施昌奎所长主持,本期主讲人为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公共管理系副主任马晓峰,为大家做了题为《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状况综述》的报告,管理所相关研究人员,北京市政府绩效办的领导,以及一些咨询公司的实践人员参加了此次沙龙,并在报告之后就相关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次报告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政府绩效管理的历史、现状与研究趋势。

首先,马晓峰教授指出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运动本质上是以绩效评价理论为指导的改革运动。依据其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把西方政府绩效评价实践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受科学管理及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影响,使得效率成为这一时期政府绩效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西方也因此出现了一些专门研究政府绩效的组织和学术团体,开始把绩效评价引入政府的改革实践中;全面推进阶段(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中,西方各国主要以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管理理论为基础,强调公共服务顾客导向和结果导向,形成了“新公共管理”改革热潮,使得政府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由单纯追求效率发展为对经济、效率和效益的追求;依法规范阶段(20世纪90年来以来) 的关注焦点逐渐转向了效益和“顾客满意”,“效率优位”被“质量优位”所取代,这时评估的内容侧重于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评估主体突出公民和服务对象,评估结果公开化并直接向公民和服务对象负责。

接着,马晓峰教授介绍了西方改革实践的侧重点及发展趋势。一是公共财政与公共项目评价。西方国家近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19世纪欧洲建立起来的审计制度为其萌芽,主要特点是对国库支出合法性及合规性的审查,旨在对资源进行合理高效分配,保证预算安排对于议会和公民的公开透明。二是公共政策评价。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策评价在世界各国逐渐成为监督政府公共开支,促进政策规划更富成效的系统工程。根据各国政府实行政策评价的情况,可以将其分为单项政策评价和全面政策评价两种类型。其中实施全面政策评价的代表国家是英国、法国、日本及韩国等,其特点是评价全面而系统,由专门部门负责,并以具体法律规章作为保障。三是人员和机构评价。20世纪末英美等国逐渐废除了公务员的终身制和资历工资制,注重对政府雇员的绩效评价,其结果成为工资增加、职位变动、绩效奖金等确定的主要因素,同时下放财务和人事管理权,给地方管理者及第一线管理者更多的自主权限,以此建立绩效评价的激励机制。四是综合绩效评价。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各国开始侧重于对政府的整体行为和综合绩效进行评价。对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从以往鉴证式的事后评价,过渡到事前评价与事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近年来政府绩效评价呈现评价主体多元,绩效评价方法丰富成熟,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等趋势。

接着,马晓峰教授分析了西方政府绩效改革实践对我国实践的影响。他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部门以推行目标管理、政府机关效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青岛模式”、“珠海模式”“思明模式”及“甘肃模式”。总体而言,我国在引进绩效评价推进行政改革中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不成熟,尚处于起步阶段。他进一步指出,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的政府组织绩效评估可以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普适性的政府绩效评估,二是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三是专项绩效评估。在理论研究方面,一些学者也对我国传统的行政效率研究方法提出了反思。在借鉴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理论的基础上,政府绩效概念开始逐渐引入我国传统的行政效率研究领域中,并已出现了用“绩效途径”取代“效率途径”的趋势。

最后,马晓峰教授指出,最近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从概括式综述向批判性反思发展,从宏观体系构建向方法工具研究发展,并指出了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三个热点问题:一是基于组织理论的组织绩效评估研究,二是基于实证经验的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研究,三是基于过程管理的绩效管理研究。       

在沙龙最后,报告人、施昌奎所长以及管理所相关科研人员就政府绩效管理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政府绩效管理实践的未来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沙龙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