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京津冀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北京社科院第63期公共政策学术沙龙举行
2018年7月5日周四下午,北京市社科院第63期公共政策学术沙龙在院610会议室顺利举行,主题为“轨道上的京津冀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本次沙龙由北京社科院市情调研中心党支部、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共同举办,市情调研中心副主任陆小成主持,北京联合大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物流学院副教授饶志强博士主讲。来自北京联合大学、北大纵横县域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北京社科院市情调研中心、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饶志强副教授作为主讲人向与会者报告了自己近些年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阐释了轨道交通在推动城市群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国际上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经验,中国在轨道交通建设多年积累的技术成果和重要进展,并结合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实际,提出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的政策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当前,打造“世界级”的京津冀城市群有哪些优势?还存在哪些短板?如何通过构建轨道交通体系,缩短京津冀各个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饶志强副教授重点围绕以上问题进行了报告,指出京津冀轨道交通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对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协同发展非常关键,需要摒弃各自为政思维,逐步向“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方向迈进,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要求,加快构建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在零换乘、采用大数据、现代智能技术等方面要破解技术和部门之间的壁垒,构建更加快捷、方便、无缝对接的轨道交通体系,实现京津冀各城市之间的同城化、一体化发展。
唐鑫主任对主讲人的精彩发言进行了点评,并认为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京津冀区域内的城市同城效应正逐渐放大,跨省市“半小时交通圈”、“一小时交通圈”初步实现。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不仅拉近了居民的生活圈,同时也刺激了沿线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高铁经济带”为沿线各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雄安新区建设,这些重大国家战略将借助轨道交通建设破解空间难题,京津冀正在轨道交通的支撑下加快建成世界级城市群。
(市情调研中心、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陆小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