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联合举办的第27期市情沙龙在我院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和腾讯会议室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本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首都城市治理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由市情研究所何仁伟研究员主持,由市情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主任唐鑫老师进行专家点评,市情研究所所长陆小成研究员作会议总结。本次会议邀请到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边继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吕晨副教授两位专家作主题发言。来自对外经贸大学原珂教授、北京联合大学饶志强教授、科学出版社刘红晋老师以及我院市情研究所、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的全体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会议主题是“首都城市治理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首都城市治理是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首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与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建设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相比,北京城市治理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城市治理中的机制性、障碍性、瓶颈性问题依然存在,城市治理方式还需创新转变,还需围绕聚焦重点领域、难点问题、民生需求等进行深入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新时期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变革创新、开放协同,区域共建、共治、共享,产业链路径重构等的新要求,必须推动新时期京津冀要在推动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上获得实质突破、要在高质量协同发展模式的确立上实现突破、要在内外双循环格局构建中实现突破,务必要对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任务使命有清晰的判断。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吕晨副教授以“首都地区治理效率与公平的测度与思考”为题进行主题发言。在公共医疗服务方面,吕晨副教授基于可及性与公平性的研究结果,认为北京市公共医疗服务应优化北京市不同等级医院的空间布局和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北京市北部和西南郊区的道路建设以提高该地区的公共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从公共医疗服务公平性的目标出发,政府可以设置 90%的转诊率作为各医院进行转诊的参考指导。在环境治理方面吕晨认为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应该适当保持合理的经济发展水平、控制人口数量和加大环境治理投入等三个指标的发展速度;政府应根据区域间的环境溢出影响调整资源分配和管理手段。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边继云研究员以《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与新使命》为题通过腾讯会议室线上进行主题发言。边继云研究员认为,新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与突破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顶层设计再完善与“微观循环再畅通”同时进行,筑牢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观和微观基础;二是产业链布局与创新链推动同时进行,夯实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力量;三是强支撑与补短板“双管齐下”,强力提升河北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政府机制突破与要素市场建设同时进行,构筑新时期首都经济圈协同发展的保障体系,创新跨行政区的投融资机制,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形成首都经济圈协同发展的根本支撑。
最后,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互动。重点就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加强轨道交通建设、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加快北京“双枢纽”体现机制建设、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等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进入新阶段,在城市治理方面,应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为目标导向,不断探索创新超大城市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率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应不断强化制度安排,建设和完善协同发展平台与载体,不断创新协同发展新模式新机制,稳步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助推京津冀加快绘就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新图景,加快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