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w66-w66利来
历史研究所
利来w66-w66利来 > 研究所 > 历史研究所 > 学术交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利来w66

    近十年来,海内外关于中国城市史的研究渐成规模。自2005年始,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协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等单位相继举办过三次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为了继续推动国内城市史研究的深入,2013年11月5至7日,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史研究中心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史学研究中心在重庆联合主办“城市史研究的新疆域:内陆与沿海城市的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霍布金斯大学、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近史所、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女子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图书馆、重庆市档案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海内外学术文化机构的近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所王建伟副研究员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专题发言。
    开幕式由重庆大学高研院史学研究中心王希教授主持,重庆大学杨丹副校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史研究中心主任姜进教授、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杂志主编王笛教授分别致辞。杨丹副校长代表重庆大学向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重庆大学的历史和这次会议研究主题的意义,并对此次会议寄予期望。姜进教授随后就这次会议的筹备动机、过程做了介绍。“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杂志主编王笛教授则从史学研究前沿的角度对这次会议的主旨做了解释。
    开幕式后,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的重要代表者,霍布金斯大学历史系罗威廉(william t. rowe)教授以《近代早期之中国城市》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概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起源及早期发展,简要对比了中国与欧洲城市化的不同特征,并讨论了城市社会、城市文化、城市社团、晚清城市的公共空间等问题。主旨演讲结束后,姜进教授对罗威廉教授的演讲作出回应,与会者也积极加入到相关问题的讨论之中。
    随后,会议分五个专题进行研讨,分别为:城市社会的比较、城市与乡村之间比较、近代上海城市与文化、抗战时期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国家建设与城市文化关系。与会学者围绕中外人士的城市意象、城市形象变迁、城市记忆如何保护、形象如何再造、近代城乡关系互动、城市移民进程、三线建设问题;近代上海城市日常生活形态、城市女性的特性形成、情感空间流变、抗战时期重庆的日常生活特点、城市发展过程、工业体系的特征、新闻出版与中外交流关系、地方建设的尝试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热烈的讨论。会议最后的圆桌讨论中,张瑾、张济顺、刘石吉、周勇、刘昶、李长莉、王笛等几位资深教授和研究员对这次会议提出的方法和理论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并就如何把城市史研究引向深入与在座与会者交换了意见。
    王建伟提交本次会议的论文是《民国北京城市文化史的基本线索》,文章提出,民国建立之后,北京保留了国都的身份,政治地位仍然是文化地位的重要保障,传统的惯性力量也使北京维持着强大的文化气场,凭借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北京仍然是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影响最大的城市,即使在1928年国都南迁之后,北京仍然是最具文化底蕴与学术品质的城市。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对北京文化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殖民政治语境中,北京的文化线索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断裂。但是,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都,北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的象征地位一直未有动摇,北京文化也在断裂中实现着传承。从抗战结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历史缝隙中,北京文化与其它各项事业一样,都处在艰难的恢复进程中。以1949年为标志,北京文化发展进入了从未有过的历史轨道。王建伟在报告论文的同时,还与与会者就北京城市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的走向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通过本次会议,与会学者和主办者都感到,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深入,应该强化跨地域和跨学科交流,扩展单个城市研究为区域研究,尤其是将研究视野扩展到西部,推动城市及城市网络的比较研究,并将城市研究与国家构建、国族构建、文化研究、全球化等宏观主题结合起来。本次会议提出从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上探讨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新疆域,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研究者提出新的问题意识和新的研究模式,对于国内城市史研究的进展也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