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来w66-w66利来
哲学研究所
利来w66-w66利来 > 研究所 > 哲学研究所 > 新闻报道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利来w66

  9月20日,院哲学所第三十五期人文精神论坛顺利举行。本次论坛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曹峰教授作“清华简《五纪》德观念研究”专题讲座。论坛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孙伟研究员主持,哲学所全体研究人员参与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
  曹峰教授认为,清华简《五纪》是清华简中的鸿篇巨制,虽稍有缺损,但不影响整体文意。全篇共计130支简,4400多字,推测全文可能有五千言。此文以大乱到大治为历史线索,以从天道到人事为叙事模式,以“五”为主要的数字框架,以“后帝”和“黄帝”为主人公,构建出一个非常严整的天人秩序。对于《五纪》的深入研究,将对先秦秦汉之际统合宇宙观、政治秩序、伦理思想、世界图景的天人之学之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
  曹峰教授从“五德”“三德”以及“德”的使用、性质、特征出发,全面讨论了《五纪》的德观念。认为《五纪》之德就主体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民德”和“君德”两类;就性质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德行”和“德政”两类。但不管哪一种,《五纪》中的“德”都属于强调外在规范的“仪式伦理”“职责性道德”,为的是帮助实现各司其职、各有其位的、井井有条的宇宙秩序。“德”在《五纪》中更多是为规则、秩序的确立服务的,“德”主要被视为作用和功能,是必须遵守的规矩、法则,而不是强调天生的、固有的德性之重要性。从德观念发展史来看,这种德意识相对比较原始,是“仪式伦理”和恩德观念的延伸。

报告结束后,曹峰教授与参会人员展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并对提出的问题逐一回应。
  此次论坛内容清晰流畅,呈现了清华简《五纪》中的丰富内容,展现了早期中国思想的丰富面向,对理解早期儒家和道家思想关系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通过专题的充分讨论与辨析,不仅扩展了哲学研究的方法与视野,而且也加强了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切磋,对学科建设工作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网站地图